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供水管理>经验交流 > 正文内容

经验交流

浅谈统计工作在城市供水企业中的应用

孙辉

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论证、取水管理、漏损控制、节能降耗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统计工作在供水行业的应用情况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统计 数据分析  水量预测


1引言

  企业统计是指以围绕企业生产为目的,调查、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精确的分析和预测,为生产控制提供有意义的数据和决策支持的活动。在城市供水企业中,统计工作的应用已渗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是目前统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统计报表设计不够科学,统计计算方法和口径不明确;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开展不平衡,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有技术含量的分析不多等等。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统计工作在供水企业中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个统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统计工作在城市供水企业中的应用

  2.1在水资源论证方面的应用


  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下属四座供水水厂,分别为新津水厂、月浦水厂、庵埠水厂和东墩水厂,总设计供水规模为92万m3/d,在2023年之前已获得广东省水利厅和汕头市水务局批复的取水许可水量共29200万m3(80万m3/d),四座供水水厂主要通过联网承担市中心城区、潮阳、潮南地区(以下简称“两潮”地区)的供水任务。2020年以后,由于汕头市中心城区四座水厂供水范围扩大以及随着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带来的用水量增长,现有取水许可量已满足不了供水范围内的用水需求。考虑到实际供水范围继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申请增加取水许可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势在必行,我司于2021年8月启动申请增加新津水厂、月浦水厂取水规模工作,并委托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新津、月浦水厂调整取水量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四座水厂年总取水量、供水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一方面是随着供水管网的完善,联网供水辐射范围扩大,原外砂、新溪乡镇水厂陆续关闭,用水户供水全部由新津水厂承担,同时通过中心城区市政供水管网四座水厂联网向“两潮”地区区补充供水,以缓解“两潮”地区本地水资源不足;另一方面随着汕头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及东海岸新城陆续建成,汕头市中心城区用水量持续增加。特别是2021年,需要通过向广东省水利厅和市水务局申请应急取水指标才能满足供水需求。


  在我司水资源论证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汕头水厂涉及新增供水范围以及跨区、跨地市供水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受水区的供需水情况及汕头水厂的供水能力,确定规划水平年对外区域的供水量。针对以上难点,我司和第三方开展了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①全面收集近年来各个供水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供水、用水等基本情况,对供水范围内规划水平年的用水需求进行合理预测,结合汕头水司各水厂规划水平年水厂可供水规模,分析规划水平年的富余供水能力。②对受水区本地水资源量以及供水水厂供水能力进行分析,预测规划水平年的缺水量。③综合分析规划水平年汕头水司各水厂富余供水能力及受水区缺水量,确定规划水平年外区域的供水量规模。


  在需水预测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用水指标法、综合用水指标法和供水量趋势分析法等。分类用水指标法考虑因素相对较为全面,充分考虑了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用水效率指标的分析等综合要素,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预测规划水平年各行业需水情况,故本次论证采用分类用水指标法计算结果作为本次的需水成果。按照预测的数据,该项目增加的取水量能满足新增供水范围以及跨区、跨地市供水需求。


  该项目持续约两年的时间,期间我司向第三方提供报表44份,分析报告、情况说明35份,和省水利厅、省韩江流域管理局、 市水务局沟通,上报资料22份。统计资料主要包括现有供水厂近10年实际取水量、供水量、取水计划值、两潮地区应急供水量、供水范围(含应急供水范围)近10年统计年鉴;水资源费缴纳台账、新增供水范围的实际用水量及用水量预测等。广东省水利厅于2023年4月3日批复同意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新津水厂、月浦水厂年最大取水量分别增加2104万m3和378万m3。汕头水司新津水厂、月浦水厂水资源论证项目有利于汕头市中心城区供水格局的优化调整,解决汕头市中心城区、“两潮”地区的现状供水需求问题,保障区域供水安全。


  2.2在取水管理方面的应用


  取水管理是供水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统计作为一种科学的数据分析工具,在供水企业取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司的实际生产经营中,有时会面临水厂检修停产、供水需求突发性大幅增加等情况,为避免超计划取用水的情况发生,需要对水厂的取水计划进行调整。如何调整需要统计数据提供充分的依据。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建立取水量的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趋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取水量,为供水企业的取水计划和运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取水量进行预测,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取水计划和运营策略,避免因取水量波动而导致的供水不足或供水过剩的情况,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以我司为例,2021年以来,我市遭遇六十年来最旱天气,“两潮”地区水源型缺水较为严重,我司坚决落实汕头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紧急启动对两潮地区的应急供水工作,该项工作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不超计划用水的前提下,确保两潮地区的应急供水和中心城区的正常供水。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司统计人员对各水厂的取用水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对生产情况、用水需求进行科学研判预测,加快数据统计的频次,为四个水厂的科学调配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编制取水计划调整说明,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调整取水计划。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司圆满完成“两潮”地区应急供水任务。


  2.3在漏损控制方面的应用


  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统计分析在供水企业漏损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023年2月,我司升级漏控管理架构,调整漏控小组成员,成立数据统计分析小组,每周、每月报送漏控数据和漏损原因分析,制定月度计划完成进度表,通过数据预测、漏损成因分析、用水量分析等为下一步的工作找准方向,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漏损控制方案,打破瓶颈,使漏控工作从被动式管理转为主动式精准控制,从“粗放型”向“技术型”转变,实现精细化管理,助推漏控工作科学、长效运行。以我司的漏损原因分析为例,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数据分析小组从稽查盗水、区域性用水、管网改造、表计管理、破漏抢修等多个方面对漏损率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漏损率的因素进行量化,找准当前漏控工作的重点,科学、有效地指导漏控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2023年度数据分析小组共编写专项统计分析17份,从管网压力控制到水表计量管理,从暗漏探测到三级分区建设,从大中户水量分析到产销差率的统计口径,分析报告的内容涵盖漏控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一些专业的、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如《关于汕头水司2019-2022年产销差分析时间差效应及优化思路》,针对我司供水量与售水量的统计周期不一致的特殊情况,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我司产销差率的统计口径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数据验证,并通过优化现有产销差算法来更客观、准确地评价我司管网整体的漏损情况。2023年度我司综合漏损率较2022年度下降2.4个百分点,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


  2.4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应用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凸显,供水企业面临着节能降耗的压力和挑战。统计工作通过对大量的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如供水量、管网压力、千吨水电耗、药耗、自用水率、泵站运行数据等)进行有效收集、整理、比对和分析,可以发现供水系统中存在的能源浪费和能效低下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为企业提供科学的节能方案和策略。例如,通过分析泵站的能耗与供水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影响能效的主要因素。除了供水系统的设计、运行参数、管网结构对能耗有着直接的影响外,供水系统的用水需求也是影响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用水需求差异较大,对供水系统的运行模式和能耗水平都会产生影响。通过统计分析用水需求的变化规律,可以制定相应的供水策略,实现用水需求与能耗的匹配。更近一步,统计工作可以建立能源消耗的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趋势,预测供水系统的能耗情况。基于这些预测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节能计划和措施,优化供水系统的运行策略和设备配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已深入供水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节能降耗、年度预算、取水计划管理、漏损控制、调度管理等工作都离不开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的支撑,准确、及时、全面、实用的统计信息将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供水企业应当充分重视统计分析的应用,并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挑战。未来,随着智能水务系统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统计在供水企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实现供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索引号:A-15365 发布时间:2024-06-25 阅读数: 人次 来源:广东水协网
分享到:
审稿:孔曦(编辑) 复核:林桂全(副主任) 发布:陈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