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供水管理>经验交流 > 正文内容

经验交流

关于杭州余杭区部分区域自来水气味异常事件的几点澄清和思考

作者:杨敏 来源:给水排水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自来水气味异常事件发生后,本刊持续关注,并对参与本次事件调研的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敏教授进行了采访。


PS:7月19日发布的“给水排水 |自来水有怪味,到底是啥在'作祟'?”,文中核心观点也来自杨敏教授发表在《给水排水》2024年第11期的文章《我国饮用水主要致嗅物及其控制策略》。



Q1 此次杭州余杭自来水异色异味现象,到底是什么污染物质引起的?


A1:根据目前的调研情况,本次致嗅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等硫醚类物质,来自苕溪水源(原水管道中测到较高浓度硫醚类物质),自来水的异味不是污水混入的结果。


小课堂时间到!


硫醚类化合物是一类含硫有机物,常见于自然和工业环境中。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二甲基三硫(DMTS),具有强烈的臭味(常被描述为“腥臭”或“海鲜腐败味”)。这类物质在自然界中主要通过藻类、细菌等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生——例如,在缺氧(厌氧)条件下,藻类死亡后分解时,某些氨基酸(如半胱氨酸)会经生化反应转化为硫醚类化合物。


尽管硫醚的气味令人不适,但短期接触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更多是影响水体感官属性(如异味)。然而,其出现往往提示水源可能受到有机污染或富营养化问题,需及时排查生态风险。杭州事件中检测到的高浓度硫醚,正是杨敏老师推测“藻类厌氧分解”成因的关键科学依据。


Q2 这些硫醚是来自哪里,污染源是否找到?


A2:查看上下游的环境在线监测数据,发现COD、氨氮数据基本上没有变化;从各种现象来看,这次嗅味事件与2007年的无锡嗅味事件有相似之处,因此,推测可能也是藻类厌氧分解的结果。苕溪干流流速快,问题可能出在一些支流,流速慢,蓝藻浓度高,部分沉降于底部的藻厌氧分解产生较高浓度的硫醚类物质,下雨后随水流进入苕溪取水口(11日流域有较大降雨,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后期有些河流进行了开闸放水)。但是,这个只能是推测,实际场景无法复原。


Q3 事件发生之后,自来水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


A3:水司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了果断的举措:早上8:00巡检发现异味,立即采样确认苕溪原水有异味,9:00决定停止从苕溪取水,改为千岛湖取水,并与周边水厂协调压缩供水范围,减少了影响区域范围;通过供水管道进行异味水的排放,下午16:00清水池中有异味的水基本完成置换(保留了原水管道及一个清水池的水供后续原因解析使用);清洗供水管道和小区水箱。有一点遗憾的是,水司在与公众沟通上缺乏经验,没有及时对社会公布相关内容,导致网络上出现一些谣言和不实传言,这也是行业今后需要总结的教训。


Q4 那么公众所说的“粪水”“黄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误会,龙头出来的“黄水”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4:其实这次的事件是嗅味叠加色度两个现象造成的,最先出现的是嗅味问题,后来由于管道换水又带来了色度和浊度的问题,再加上网络上一些不实的信息,才导致了“粪水”的传言。所谓的“黄水”实际上是管道换水过程中因水力学扰动、管垢脱落所致。


小课堂时间到!


黄水主要是由于管道内水流方向或流速突然改变,导致沉积的铁锈、锰等颗粒物被冲刷起来,形成暂时性浑浊。这种现象在供排水行业被称为“水力扰动”,并非水质污染。短期接触黄水(如铁锈、锰颗粒)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可能影响观感和口感。建议放水至清澈后再使用。


Q5 针对网上谣传的“污水接入自来水管”,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有可能发生吗?


A5:理论上,在规范施工和正常维护的情况下,污水管和自来水管几乎不可能错误连通,因为自来水管(输送饮用水)和污水管(排放废水)属于两套独立系统,材质、压力标准不同,通常不会直接连接,存在物理隔离;另外从防污染设计角度,自来水系统采用单向供水、高位水箱或加压泵站,污水管依靠重力流动,反向流入概率极低。但是,在极少数违规操作或事故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风险,例如施工错误、管道破损交叉污染、虹吸污染等。这次原水管留存水样存在高浓度嗅味物质,说明嗅味物质来自原水。


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自来水气味异常事件时间线


7月16日上午,异味出现

7月16日上午9时左右,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出现自来水气味异常。不少居民反馈其气味类似‘粪臭’。饮用后部分人出现了腹泻、皮肤瘙痒等问题。

直至当晚12点左右,仍有多个小区业主反映家中用水发臭。


7月16日晚,水务公司首次回应

7月16日晚21点左右,杭州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回应:

“截至13时30分出厂水水质恢复正常,16时30分主管网已恢复正常,末梢支管尚有“存水”残留,请广大用户排放管道内“存水”至正常后方可使用,我司将对排放“存水”水费予以减免。”



7月17日下午,水务公司二次回应

杭州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再次回应,7月16日切换水源,仁和水厂主管网恢复正常后,目前已完成对各支管和二供水箱的冲洗。经检测,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的水质已经恢复,用户可以正常使用。在使用前,请用户对“存水”进行排放。为弥补用户损失,该公司将会给予7月份每户5吨水费的减免。



7月18日晚,谣言流传

7月18日晚21点左右,一则谣言开始在网络流传。



7月19日下午,余杭区人民政府回应

仁和水厂发现水质嗅味指标异常,已初步查明导致异味的为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溯源调查中。



分享到:
发布:陈柳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