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小区二次供水抄表到户管理全流程实施路径
Abstract:为落实国家城镇供水 “抄表到户、服务到户” 政策要求,规范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管理,本文阐述二次供水抄表到户全流程管理体系。明确抄表到户核心定义、实施范围与基本原则,细化设计审查、施工监督、验收移交、专业运维等关键环节操作规范,界定各方权责分工与技术标准。方案旨在通过专业化运营解决二次供水管理碎片化、水质保障不足等问题,为各地推进相关工作提供通用参考,助力提升供水安全与居民用水权益保障水平。
引言
二次供水作为城镇供水系统的 “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居民用水安全与生活品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传统总表制供水模式逐渐暴露出管理责任不清、设施维护滞后、水质保障薄弱、水费收缴纠纷等突出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城镇供水管理的需求。
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建城〔2015〕31 号)明确提出 “鼓励供水企业逐步将设施的管理延伸至用户家庭水表,对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专业运行维护,实现供水企业抄表到户、计量到户、服务到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29 号)进一步强调 “供水企业应抄表到户、服务到户”。这些政策要求为二次供水抄表到户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
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作为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载体,其抄表到户工作的规范化实施具有基础性、示范性意义。本文基于上述政策背景,结合二次供水管理实践,制定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抄表到户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全流程管理要求与技术标准,为各地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可操作的通用方案,助力实现二次供水设施专业化管理、水质安全可控、服务效能提升的目标。
二次供水抄表到户管理的总体框架
(一)核心定义
二次供水抄表到户管理,是指供水企业接收居民住宅小区总表至用户贸易结算水表之间的生活供水设施(含管道、水池 / 箱、泵房、加压设备等),实施专业化运营管理,直接抄录用户贸易结算水表数据,履行水费收缴、设施维护、水质保障等职责,实现服务直达终端用户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将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集中于供水企业,形成 “建设 - 验收 - 移交 - 运营” 的闭环管理体系。
(二)工作目标
1.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实现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抄表到户率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 (试行) 的通知》(建城〔2013〕48 号)规定的 95% 以上目标。
2.通过专业化管理,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提升居民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3.规范水费收缴流程,减少计费纠纷,提高水费收缴效率,保障供水企业合法权益。
4.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提升设施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三)基本原则
1.政策引领原则:严格遵循国家关于城镇供水、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确保工作合规有序推进。
2.专业运营原则:依托供水企业在供水技术、水质保障、设施维护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实现二次供水设施统一管理、集中运维。
3.权责明晰原则:明确建设单位、供水企业、业主、物业服务单位等各方在设施建设、移交、运营、使用过程中的权利与责任,避免权责交叉或真空。
4.稳步推进原则:结合居民意愿与设施条件,分类分批推进抄表到户工作,对符合标准的项目 “应接尽接”,确保工作平稳有序。
实施范围与适用对象
(一)核心实施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方案印发之日后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正在建设施工阶段的项目。此类项目完工后,经验收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均应纳入抄表到户管理范围,交由供水企业统一运营。
(二)过渡衔接范围
对于方案印发前已开工建设且完成竣工验收的居民住宅小区,按照 “用户自愿、成熟一个、接管一个” 的原则,根据业主移交意愿按程序申请纳入抄表到户管理。各地可优先将方案印发前两年内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作为过渡衔接重点,加快推进专业化管理覆盖。
二次供水抄表到户核心实施流程
(一)设计阶段:前置审查机制
1.建设单位在申办用水报装时,供水企业应主动告知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方案的审查要求。
2.建设单位需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方案,明确管材、阀门、管径、泵房布局、加压设备、电控装置、消毒设备、水表等核心设施的设计参数与安装标准,并提交至供水企业开展审查。
3.供水企业(或其委托的技术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对设计方案的水质保障、水量水压、节能措施、智能化控制等内容进行审查,形成《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该意见作为后续设施验收的重要依据。
4.设计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优化设计方案,确保二次供水设施与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一致、衔接顺畅。
(二)施工阶段:过程监督管理
1.建设单位应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纸,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开展二次供水设施施工,严禁擅自变更设计方案核心内容。
2.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与施工规范,确保设施建设质量符合要求。
3.供水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与质量抽查,重点核查管材配件质量、设备安装精度、施工工艺规范性等关键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建设单位督促整改。
(三)验收阶段:双重核验机制
1.二次供水设施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先组织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内容需涵盖设施质量、运行性能、安全防护、水质达标等核心指标。
2.供水企业应参与竣工验收的技术审验工作,依据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及相关技术标准,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专项检查验收。
3.对验收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供水企业应出具明确的整改意见,建设单位需组织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供水企业应再次组织复核,直至验收合格。
(四)移交阶段:规范衔接流程
1.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向供水企业提交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管理申请,并附设施验收相关资料,包括竣工总平面图、结构设备竣工图、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设备安装使用及维护保养档案等图文资料。
2.建设单位与供水企业签订移交协议,明确设施移交范围、产权归属、运维责任划分、资料交接清单等核心内容,正式移交后由供水企业承担设施的运行、维护与安全保障责任。
3.原管理单位应与用户结清或妥善处理移交前的抄表水费,避免遗留费用纠纷。
(五)用户对接阶段:合同化管理
1.居民住宅正式交付产权人时,由建设单位协助产权人向供水企业办理用水变更手续。
2.供水企业与产权人逐一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水费计费标准、收缴方式、停水复水条件、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建立规范的供用水法律关系。
3.供水企业自合同签订之日起,正式对用户实施抄表到户管理,直接负责水表抄录、水费收取、设施维护等服务。
(六)存量项目衔接流程
1.由业主委员会或建设单位牵头,征集全体业主(产权人)的抄表到户意愿,需满足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同时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的条件,方可向供水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交二次供水设施验收相关资料。
2.供水企业对申请项目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复核,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及移交程序的,直接纳入抄表到户管理;不符合要求的,由建设单位(或产权人)组织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请复核。
3.复核通过后,由申请单位与供水企业办理设施移交手续,签订供用水合同,实现抄表到户管理衔接。
二次供水设施技术标准与要求
(一)计量设施配置标准
1.住宅单元的贸易结算水表应采用 DN20 口径,并在其下游加装止回阀,确保计量准确性与用水安全性。
2.水表选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具备防篡改、易读数、耐磨损等特性,支持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为智能化抄表奠定基础。
3.水表安装位置应便于抄录、维护与更换,避免阳光直射、冰冻、污染等环境影响,确保运行稳定。
(二)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二次供水设施监控系统应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核心监测指标包括水质信息(余氯 / 总氯、浑浊度、pH 值等)、环境信息、设备运行参数、进出水压力、进出水流量、水箱液位等。
2.设备泵组应具备自动运行、无人值守功能,支持停电后复电自动再启动,可实现远程控制与就地控制切换,具备泵组自动轮换、自动压力控制等智能化功能。
3.水质监测应采用人工采样监测与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人工采样监测取样口不宜少于 2 个,分别设置在水箱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宜配置余氯(总氯)、浑浊度、pH 等水质在线监测仪表,监测数据需实时上传至供水企业二次供水管理平台。
4.紫外线消毒器应具备紫外线照射强度在线检测功能,宜配备自动清洗功能,确保消毒效果稳定。
(三)视频安防保障要求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重点覆盖泵房、水箱等关键区域,对非授权人员进入等异常场景进行布防,触发入侵报警时需在供水企业管理平台中弹出现场画面。
2.泵房应设置独立的人脸识别与指纹门禁系统,准确记录人员进出信息、门禁开启时间,并进行图像抓拍,相关数据实时上传至供水企业二次供水管理平台,实现人员出入规范化管理。
各方职责分工与协同机制
(一)供水企业核心职责
1.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专业运行、日常维护与更新改造,建立定期巡查、保养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施运行稳定。
2.严格执行抄表到户制度,直接抄录用户贸易结算水表读数,规范水费核算与收缴工作,依法依规催收欠缴水费。
3.落实水质保障责任,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开展水质检测与设施清洗消毒,及时公示检测结果与清洗消毒情况,接受用户监督。
4.建立二次供水管理平台,整合监控数据、运维记录、用户信息等资源,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二)建设单位责任
1.负责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施工,确保设施建设符合审查要求与技术标准。
2.组织二次供水设施竣工验收,协调解决施工与验收过程中的问题,确保设施达标交付。
3.按规定提交设施移交资料,办理移交手续,协助业主办理用水变更与供用水合同签订事宜。
(三)业主与业主委员会责任
1.业主应配合办理用水变更手续,按时缴纳水费,爱护二次供水公共设施。
2.业主委员会负责征集业主意愿,牵头提出抄表到户申请,协调处理设施移交过程中的业主沟通工作,监督供水企业运维服务质量。
(四)物业服务单位责任
1.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配合供水企业开展二次供水设施巡查、维护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
2.及时向业主传达二次供水设施运行、停水通知等相关信息,协调处理用户用水咨询与简单诉求。
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1.各地应结合实际,完善二次供水抄表到户相关配套制度,明确设施建设标准、移交程序、运维规范、收费机制等内容,为工作推进提供制度支撑。
2.供水企业应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设施运维管理制度、水质检测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置制度等,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技术保障
1.供水企业应加强二次供水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采用节能高效的加压设备、精准可靠的计量设备、智能便捷的监控系统,提升设施智能化水平。
2.建立专业化运维团队,加强技术培训,确保运维人员具备相应技能,熟悉设施技术性能与运行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三)监督管理
1.供水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二次供水抄表到户工作的监督指导,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建设单位、供水企业落实相关责任,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
2.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用户对水质、水压、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投诉举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核查处理并反馈结果。
(四)应急处置
1.供水企业应制定二次供水设施故障、水质异常、停水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与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2.因设施维修、清洗消毒等原因需要停水的,供水企业应提前二十四小时告知用户做好储水准备;因设备故障或紧急抢修等特殊情况停水的,应及时启动应急供水措施,缩短停水时间,并向用户说明情况。
结语
新建小区二次供水抄表到户是政策落地与民生提质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构建 “全流程规范 + 专业化运维” 管理体系。本方案通过明晰权责、细化标准、优化流程,为二次供水 “最后一公里” 提质提供可操作路径。各地可结合实际细化实施细则,依托专业化管理与智能化技术,实现供水安全、服务效能与业主权益的协同提升,为城镇供水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