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同心合力建体系 千方百计保水质

——北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预警体系主任单位2011年度会议

作者:全秋娜、李庆云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11-12-20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2011年12月8日,由广东省水协牵头组建的“北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体系”在韶关召开主任单位年度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水协领导及广州、佛山、清远、韶关四个主任单位水司主管技术的领导和监测站站长。会议上,各监测站站长汇报了监测能力及应急监测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轮值主任单位的交接,与会代表对北江流域水质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认真总结和研究。

  目前广州和佛山水司的监测站已经具备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全部106项的监测能力,清远和韶关水司的监测能力正在加紧完善当中,力争在2012年达到国家规定的监测能力。四个水司的监测站都具有比较完善的应急监测制度,对突发水质事件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广州水司监测站对应急事件的处理制度和程序,周密细致,可操作性强,与会代表一致表示非常值得学习。    

  体系“管委会”秘书长徐廷国作了2011年的工作汇报。徐秘书长表示北江流域预警体系筹建4年来,得到了省水协的大力支持,在北江流域各水司的合作下,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预警体系”已初具规模,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对北江流域各水司的生产和水质预警方面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北江预警体系2007年4月开始建设,是我国首个由民间组织承担运作的大江大河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系统经过四个阶段的建设:第一阶段:建立北江流域原水水质预警监测网;第二阶段:建立北江流域原水水质人工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第三阶段:建立北江流域原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第四阶段:建立北江流域水污染预警系统。2011年,《北江流域原水水质预警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智能化决策体系》通过佛山市产学研项目结题验收,初步建成预警体系。

  目前,预警体系建立了网页信息交流平台,包括水质报表、在线监测、预警分析、水司通讯录等内容;形成了枯水期和丰水期各进行一次联合水源调查的惯例。每月,流域内水司将监测全分析数据上传,实现信息共享;每年,定期举行主任单位工作会议或会员经验交流会。此外,预警网上可以显示三个原水监测点的在线监测数据及GPS图形界面和一个环保在线监测点数据。在资金来源上,系统主要依靠各成员单位投入以及申报课题获得的科技专项资金。

  在预警体系筹建几年来,各成员单位同心同德,扎实推进体系建设。预警体系对保障北江沿岸水司的水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预警体系成功应对了北江近年的几次突发水源污染事件,保证了供水水质。例如2011年6月下旬至8月底,“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北江原水锑浓度异常,是上游武江受湖南境内污染影响所致。主任单位广州水司、佛山水司、韶关水司根据省建设厅要求,派出技术人员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组成专家组,制定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指导水厂进行除锑工作。另一主任单位清远水司则严密监测北江锑浓度。在省建设厅的统筹组织下,在北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体系主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北江支流武江沿线各水司的共同努力,除锑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确保了出水厂水质达标,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参加除锑工作的人员也受到了省建设厅通报表扬。

  预警体系促进了各监测站(中心化验室)日常监测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北江预警体系共有21个成员水司。其中20个水司建立了监测站(中心化验室),监测人员达20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55人;固定资产总值约9050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36台/套,自动远传在线监测仪器27台/套,建立污染预警软件2个;监管抽检的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共86间;管网监测点964个,原水监测点83个。

  目前预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综合性在线监测点少、在线监测项目少。(2)多数成员水司监测能力仍有待提高。主要困难是:(1)资金缺口大。(2)水质模型的数据更新维护比较困难。(3)预警技术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进行相关技术科研攻关。

  未来的工作计划是维护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行,成员水司加大投入,并争取各方支持,持续推进预警体系的建设。

  本届轮值主任单位清远水司何桂洪副总经理与下届轮值主任单位韶关水司甘志高总经理亲切握手进行了顺利交接。甘志高总经理表示,预警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但一定会尽力而为,把北江原水水质监测第一站韶关的工作做好。

  省水协原秘书处主任招毅讲了话,他表示省水协一定会一如既往在各方面支持预警体系的建设,他建议北江预警体系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好的了解预警体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要建设好、运行好预警体系,为供水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索引号:A-4397 作者:全秋娜、李庆云
分享到:
编辑: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