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攻克多重难关,只为保障珠澳两地咸期供水
“这次抢修用了4个月时间,终于顺利完成DN2400原水管道抢修任务,太不容易了”。在平岗-广昌咸期应急供水工程一期管道爆管抢修工作圆满完成后,负责抢修的工作人员如释重负地说。
原来,位于珠海大桥北侧的过江段江心洲位置长约2.2km的供水管道出现两处漏水。该管道于2006年12月珠海咸期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其中平岗-广昌供水管道全长21公里,管径2.4米,输水规模100万吨/天,解决了十多年前珠澳两地喝“咸水”的问题。随着该供水管道使用年限不断增长,近期出现了漏水,为保障咸期供水安全,需要尽快安排抢修。
接到抢修任务后,珠海水控集团下属机械工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马上组织相关人员勘查两处漏点,深入了解相关情况,认为本次抢修存在以下难点,需慎重制定抢修方案:
一、漏点位于江心洲,管道埋深约地下18m,未有过类似抢修经验,如何保证抢修人员安全是一重大课题。
二、由于该条管道对珠澳两地供水意义重大,本次抢修需对整条过江管道进行全面排查,对整段管道薄弱处(中继间)进行加固处理,减少后期抢修频率,抢修工作量也因此增大。
三、抢修务必在9月咸期来临前完成。抢修期间受高温、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抢修工期紧张。
勘察管道漏点制定抢修方案
根据现场勘测情况及发现的困难,机械工程公司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最终制定安全可行的抢修方案。主要包括疏通航道;漏点外部止水;管道抽水;管道排查、修复、加固等,为顺利完成抢修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努力。
围堰牛皮沙吹填施工
抢修工作于4月24日开始进行,首先开挖航道,5月10日完成航道疏通,确保抢修通道通畅,5月22日完成牛皮砂吹填止水。
外部止水完成后,处理了阀门关不严的问题,最终于6月4日完成管道抽水工作,为抢修人员安全进入管道抢修创造条件,至此,抢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在具备进入管道抢修条件后,抢修人员马上进入管道,查看漏点情况,发现有两处较大裂缝,出现渗水、渗泥,均位于管道薄弱处—中继间,位置与地上坑洼处吻合,后续即可进行漏点抢修,6月22日顺利完成第一处漏点修复。6月25日,在进行第二处漏点修复时,焊缝出现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为保证安全,抢修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抢修再次遇到难关。
针对此特殊情况,机械工程公司对可燃气体成分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科学制定安全可行的抢修方案。
为加快推进抢修工作,在第二处漏点抢修方案未确定期间,机械工程公司临时调整抢修方案,在保证抢修员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整条管道进行全面排查,对所有剩余中继间进行加固。排查中发现3处细微裂缝(已出现轻微渗水现象),7月25日,完成除第二处漏点外所有中继间加固及细微裂缝修复工作。
至此,整个抢修工作仅剩余第二处漏点抢修及中继间加固工作。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焊缝内可燃气体进行检测,检测发现甲烷含量超标,直接进行焊接修复存在安全风险。经过多次专题讨论制定方案,并邀请专家进行方案论证,最终确定以注浆加固的方式填充漏点后背,阻断可燃气体进入管道内,保障焊接修复安全进行。
第二处漏点注浆加固施工
8月20日,第二处漏点抢修、加固完成,然后开展管道内清淤、抢修设备撤场等工作,9月4日通过验收。至此,这项史无前例的复杂而艰巨的爆管抢修任务圆满完成。
本次江心洲过江段DN2400管道抢修加固工作难点大,周期长,领导精心部署,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抢修人员英勇坚守,不断攻克难关,在咸期来临前顺利完成抢修,为长距离大管径顶管抢修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珠澳两地安全供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