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独家资讯 > 正文内容

独家资讯

中山公用水环境:以科技创新与系统治理践行“两山”理念,打造水环境治理”中山样本”

作者:廖芷枫 来源:广东水协网 发布时间:2025-09-28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中山公用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山公用水环境”)联合中山日报共同组织了小记者环保探秘活动,生动展示先进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升级成果。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有趣的环保科普实践课,有效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认知与认同,更彰显了中山公用水环境近年来在构建生态文明中的积极作为。


双向开放凝聚环保共识


  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又称“中嘉污水厂”)作为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的国有企业,秉持开放姿态,积极推行“外部单位请进来”与“环保品牌走出去”的双向开放策略。一方面,积极“请进来”,主动搭建社会各界了解与参与环保的桥梁。除了小记者群体,公司还接待了社区居民、企业代表、科研人员、高校学生等多类群体,近三年来累计接待49次,接待总人数达1065人次。其中包括香港荃葵青学界高铁大湾区交流活动、中山电视台市民观察团等重要来访。

香港荃葵青学界高铁大湾区交流活动


讲解员向访客讲解污水处理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公司坚持“走出去”,不仅将自身的环保实践系统提炼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与参观学习活动输出专业成果,还致力于将污水处理、节水护水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公众语言,组织技术骨干与环保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环保宣讲,推动环保经验共享与意识普及。


中国水周系列活动


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污水处理厂工艺是现代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核心。中山市珍家山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又称“珍家山污水厂”)作为中山公用水环境公司代管企业,依托“双回流AOA+加砂高效沉淀池”工艺组合,实现出水总氮平均浓度低至5.97mg/L、总磷0.24mg/L的优异指标,远超行业常规水平。该成果已作为典型案例亮相粤港澳大湾区水务论坛,并吸引了嘉兴、广州等多地水务公司前来考察交流。


珍家山污水厂厂长在粤港澳大湾区水务论坛进行案例分享


  中山公用水环境代管企业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通过优化进水有机碳跟踪评估技术,调整旋流沉砂池取样器位置,并结合紫外光谱探测与微生物组学分析,显著地将COD/BOD检测准确性提升了20%。该项目荣获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篇SCI论文并入选《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为碳源精准投加及管网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污泥处理方面,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创新采用电能作为干化系统热源,通过热泵热源带式干化工艺,将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40%以下,为污泥资源化利用开辟新路径。


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中嘉污水厂)


系统治理构建生态中山


  自2022年底中山市中心城区实施排水厂网一体化管理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山公用水环境实现了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从50%提升至83%,2024年中嘉污水厂二(三)期非汛期进水BOD浓度从项目实施前的80.6mg/L提升至103.2mg/L,河涌水质持续改善。公司持续打造智慧排水“一张图”,录入约2898km排水管网、城区两大污水厂及110座泵闸站数据,完成510 套感知层建设、57个泵闸站改造与排水户管理系统、排水设施智慧运维系统等共24个系统上线试运行,实现对排水设施“厂、站、网、人、车”的24小时实施监测、在线统一管理与调度,提升排水设施管养、调度效率。


管网日常运维


区域运营监控中心


  公司坚持“治水一盘棋”工作思路,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城区成熟的“厂网一体化”治水经验与技术优势,全力攻坚镇街排水厂网一体化项目,与镇街深度整合属地运营资源,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以火炬高新区中山港街道厂网一体化项目为例,自今年4月项目启动以来,通过系统推进河涌水质保障、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防汛应急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初步构建起全链条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为火炬高新区实现“六污同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火炬高新区中山港街道今年第二季度河涌水质改善成效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劣Ⅴ类河涌数量减少4条(从19条降至15条),占比下降35.8%(从82.6%降至46.8%);河涌水质指数改善42.12%(从10.2766降至5.9486);全市排名提升9位(从第23名升至第14名)。



  中山公用水环境在全国生态日的实践探索,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彰显了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从技术创新到系统治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中山公用水环境构建的“厂网一体化”治水模式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经验”,更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新路径。未来,随着更多“中山样本”的推广,将有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的强大合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索引号:A-16526 作者:廖芷枫 作者单位:中山公用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分享到:
审稿:沈诗岚(编辑) 复核:林桂全(副主任) 发布:陈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