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佛水环境首期节能增效项目9个厂站全容量并网,年减碳量超万吨
2025年8月5日,西江水厂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佛水环境首期节能增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简称节能增效项目)9个厂站全面建成投产。据统计,佛水环境首期节能增效项目总设计装机容量达26.57兆瓦,全年总发电量约2800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万吨,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北江水厂子项目俯瞰图
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布局“水务+光伏”发展新赛道
2024年,佛水环境紧跟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的战略部署,创新开发“水务+光伏”绿色低碳模式,聚焦水务领域,在佛山市内8家供水厂及1座加压泵站高效推进节能增效项目建设,并成立专项工作组,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美丽中国建设。
早在2021年,佛水环境就将“水务+光伏”模式作为企业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的重要探索方向。彼时,光伏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项目推进面临诸多挑战。为寻找可行路径,工作组先后赴广东省内4座城市,实地考察已投产的光伏项目,深入调研光伏组件选型、安装工艺及投资回报模式等。多次考察后不仅带回了可落地的技术方案,也为佛水环境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自投自用”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市场调研与政策研判,佛水环境决定由集团旗下佛山市佛水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采用“自主投资+EPC建设”模式推进项目。这一决策不仅让佛水掌握项目全生命周期主导权,也彰显出国有企业主动承担绿色转型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2024年7月,首期节能增效项目正式立项,总投资约1.2亿元。同年10月,以丹灶加压泵站作为首个建设试点全面启动施工,开启了水务与光伏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丹灶加压泵站子项目顺利并网
全员攻坚克难,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
2024年12月23日,丹灶加压泵站项目率先并网发电。后续8个月里,其余8个厂站陆续完成并网发电,整体项目于2025年8月末圆满完成。
高位统筹,压实责任保进度。佛水环境党委班子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将首期节能增效项目纳入集团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项目组成员坚守一线,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严格把控安全与质量关,同时协调施工单位加大人力、设备投入,推动9个厂站先后施工,确保项目进度按计划推进。




各厂站光伏设施安装现场图
创新破局,攻克施工重难点。通常情况下,在水厂屋顶、清水池等开阔区域安装光伏设备,既能提升光伏使用率与发电效益,又能降低施工难度。但由于各水厂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存在差异,且地下埋设大量供水管网,如何在不影响水厂24小时正常运营、不破坏厂区既有结构的前提下施工,成为项目组面临的核心挑战。
其中,沙口水厂施工难度最高。作为对外参观示范水厂,其开阔区域多用于绿化景观打造,无法安装光伏设备,核心生产区域的平流沉淀池成为唯一可选的安装地点。由于水池间施工区域狭窄,大型设备无法进入,施工团队与水厂工作人员协同作战,创新制定“分池施工、错峰停产”方案。经过150天昼夜不间断奋战,成功在平流沉淀池多个区域安装光伏设备,全程未对城市供水造成任何影响。

沙口水厂光伏设施安装现场
通宵奋战,保障并网零干扰。施工完成后的并网调试同样面临严峻考验。由于并网需进行接线调试,为避免影响居民用水,所有水厂光伏系统并网均选择在夜间用水低峰期开展。施工人员通宵作业,确保天亮前完成调试,保障早高峰供水稳定。

夜间并网并柜施工现场
践行“双碳”目标,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目前,佛水环境首期节能增效项目平均发电自用率达80%,绝大多数发电量可直接用于水厂生产,最大限度实现了能源“就地生产、就地消纳”。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是佛水环境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落实集团“12368”战略路径的重要成果,更成为佛水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首期项目成功投产,佛水环境已启动二期项目规划,未来将有更多水厂、泵站接入光伏电力,持续扩大绿色能源应用范围。佛水环境也将以更坚定的行动,持续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