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行业动态

促进环保企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作者: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7月4日上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以下简称“研促会”)联合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在广州召开促进环保企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困局破解、经济政策、转型发展的路径方法等开展研讨,研促会会长张波出席会议并致辞,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张震宇主持研讨会。



  张波会长指出,广大环保企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做出了宝贵贡献。党和国家对于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化债方案,出台了一系列化债举措。当前有必要推动把环保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让环保企业有一定的获得感,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同时还要在治本上下功夫。首先,要加强经济政策的研究。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改革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中欧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政策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的短板,推动中央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第二,要推动行业的转型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正在从过去的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系统治理转变,从政府主导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转变,环保企业要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转型发展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研促会副会长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研促会副会长俞汉青通过视频发表主题演讲。曲久辉院士从“如何走出困境?”和“如何面向未来?”两个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环保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提出要做大环保科技和发展大环保产业,研发硬核产品和硬核装备,对市场和商业模式进行深度变革,以及进一步培育产业人才队伍和创新创造力等发展对策。俞汉青院士以“环保企业转型发展:挑战和选择”为题,从国内环保产业的困境及来源,国际环保技术对标和国内环保企业的技术发展短板,环保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互补”,环保企业运行模式转型探索,多领域技术融合和核心突破方向等6方面进行了讲解,提出了资源化战略转型和国际化战略升级的发展对策。


-----------------------------------

20250721173700045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彭永臻在会议现场发表主题演讲。彭永臻院士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AOA新工艺。该工艺在项目落地验证中,凭借改造占地面积小、节能增效显著、氮磷污染物去除高效、复杂水质适应灵活和安全无副产物等核心优势,成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优选技术路径。



  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力,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永新,北京排水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志渊,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永,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侯红勋等6位企业家代表分别介绍相关情况。


  同济大学教授、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戴晓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原副司长张悦,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洪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国家开发银行住宅城建部业务四处资深经理马琦峰,E20环境平台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等7位专家代表结合研讨议题先后发表意见建议。


  大家认为,由于环保项目特有的长周期属性,环保企业在BOT、EPC与PPP模式下,承受着较大的融资压力,破解行业困局的过程也是重塑行业生态的契机。从发展形势看,环保企业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随着政策纾困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环保企业从“工程驱动”转向“运营驱动”,从“以政策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需要重塑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从发展阶段看,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期,环保行业进入了绿色、创新、开放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环保企业的关键新赛道,要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积极探索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分享到:
发布:廖君怡(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