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出现蓝绿藻”属误传
15日,广州将组织3000多人横渡珠江,但这两天,广州多家传媒报道“珠江河段出现蓝绿藻”,消息一出,各界关注。
记者昨日联系到这一消息的“传出者”、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他说:“我之前虽然做过中国的水污染地图,掌握了一些数据,但广州珠江河段的近期数据我并没有掌握,在‘岭南大讲堂’上讲珠江出现蓝绿藻迹象完全是误传。”
主河段没有蓝绿藻
记者昨日来到准备组织“千人游珠江”的前河道,看到河水呈现深绿色,透明度不高,但并没发现有蓝绿藻迹象,只是在积有死水的龙舟上,发现有绿色的水生植物。
马军表示:“我做‘岭南大讲堂’的讲座前一天晚上11时才到广州,第二天讲完中午就坐飞机回北京了,近期根本就没看过珠江,对珠江水目前的情况也不了解,怎么可能说珠江出现蓝绿藻呢?”
他说:“当时有记者问我,广州的水质如何,能否游泳?我讲,来之前在安徽合肥巢湖做过调研,那边的水质是劣V类,依然有渔民跳下去捕鱼,结果给人误会是说珠江了。”
记者随后联系了有关生态学专家。该专家表示,目前珠江广州段的主河道水量大,流动性强,且处于大潮期,不可能发生太湖那样大规模的蓝绿藻污染。
“从历史数据看,珠江广州段并没爆发过蓝绿藻污染。”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胡庆新说。
河涌污染值得关注
马军表示,此前做过中国水污染调查,也包括广州,可以说,在珠江的主河段发生蓝绿藻污染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在一些河涌,由于其水量少,流速慢,而且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其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蓝绿藻污染的发生主要由于水体富含氮和磷,这两种元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他表示,藻类只是污染指标中很小的一个指标。“河里存在藻类,未必能说河水就是被污染了,可能反而证明河水清洁。”他说,这主要得看是哪种藻类,而且不是肉眼就能辨别的,必须通过显微镜来判别。
广州市环保局有关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局之前做过很多的研究课题发现:珠江水里确实有一些藻类(非蓝绿藻)。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藻类并不是污染造成的。”
该发言人强调,发生蓝绿藻污染需要封闭的水体。目前,珠江不可能处于这样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