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行业动态

广东谋划30万吨级国际深水港

作者:黄磊、叶石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08-04-02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阳西县,溪头镇,海陵湾。

  郁郁葱葱的山丘此起彼伏,中间是一片片就要春耕播种的水田。

  这个粤西临海小镇,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足以和湛江港相媲美的深水港,将在这里落地。世代以打鱼为业的村民,将迎来工业化的洗礼。

  “30万吨泊位的深水港,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达1亿吨”;紧贴在深水港旁边的临港工业区,“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最近,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建设阳西深水港及临港工业区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这样展望。

  “汪洋书记从北京开完全国‘两会’回来,看到这份报告,马上给省发改委作了批示。”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凌瑞明掩不住心头的兴奋。

  汪洋的批示是:“我省还有多少深水岸线、良港,要统筹规划,各地根据规划进行实施或招商。”

  “虽然广东海岸线很长,港口也不少,但是缺少大吨位的深水港。”参与调研的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魏清泉告诉本报记者,“广东最大的港口湛江港,也就20来万吨。而世界上很多都是20多万甚至30多万吨以上的港口。”

  4月1日,黄华华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会议强调,要充分利用广东省独特的岸线资源优势,建设大型的专业深水码头。

  2007年的《广东省东西北振兴计划纲要》亦提到,西翼地区要充分发挥深水良港和大西南出海通道优势,规划建设一批为临港重化工业配套的现代物流园区,构建以港口为核心、面向东南亚、辐射大西南的区域性物流平台。

  这一重任落在了阳西肩上。

  冲刺国际深水港

  “我现在是找到感觉了。如果没发现阳西的这个优势,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发展。”阳西县县长赵才勇语气激昂地告诉本报记者,阳西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深水岸线,“离开这一点,阳西永远都要落在珠三角后面”。

  作为粤西的一个农业大县,阳西的经济基础一直很是薄弱。

  “2007年4月份,我们去调研的时候跟他们的县长说,你们的核心没有抓住。”凌瑞明说,阳西的核心优势就在于靠近海陵湾的一条深槽,这里适合发展深水港。依托这个港口,规划临港工业区,将能带动整个阳西乃至阳江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研究》中提到,要想尽快实现由农业县到工业县的转型,关键在于落实“东西两翼要以发展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的思路,充分利用阳西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2927.480,-184.86,- 5.94%,吧),选择以开发大港口和发展临港大工业为突破口,拉动县域经济进入跨越式发展期。

  魏清泉认为,有了深水港,很自然就会有海外贸易、旅游、海洋运输、海洋资源等海洋产业的发展。

  “这里发展深水港,主要不是吸引周边的货源,而是为这里的临港工业区服务。至于辐射的范围,则需要看后方的铁路、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

  “在规划中,大概有30平方公里的滩涂。按照每平方公里50个亿的工业产值来算,那么就可以达到1500个亿了。我们定下的目标是到2025年后的产值达到2000亿。而阳江港后面也是一大片的地方,在这边带动下,那边也会起来,二三十年后将会有三四千亿的产值。这将不仅仅使得阳西县彻底翻身,也将成为阳江乃至广东省的经济增长点。”凌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

  按照规划,整个开发区将形成“一核、两翼、三带”的空间布局,即临港新城的主城区,东翼发展深水港和临港重化工,西翼发展海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外围构建工业连接带、生态绿地带和海洋生态保护带。

  阳西深水港及临港工业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利用拥有包括30万吨级超深泊位的航运条件,发展石油、化工、冶金、海洋和新兴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的临港工业基地,建设连接粤西及西南腹地、面向东南亚及全球的国际深水港。

  临港工业区已启动

  3月28日,阳西举行了建县20周年庆典。

  当天上午,总投资143.93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签约阳西。如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投资 60亿元,建设10万至30万吨的丰头船舶修造项目;加拿大伟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的风电项目;海盛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投资27.5亿元的硅砂矿深加工项目等。这些项目将陆续进驻临港工业区。

  目前,造船、铜矿等投资已经就位,不久前,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来中国沿海考察,其中阳西便是一个点。对方对阳西的条件比较满意。

  谈起这些项目,赵才勇就来了劲头。

  “现在有很多大的项目对阳西深水港和临港工业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相继来考察。”赵才勇说,“电厂这个项目,是老板看到有这个优势主动找上门来,而不是我们自己去拉的。”

  赵才勇雄心勃勃地说,一旦阳西被省里确定为重点发展区域,用地和用海方面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我相信用十到十五年就可以赶上珠三角”。

  “目前,建设进程只能算是初级阶段。下面一期工程完成后,还会有二期、三期工程。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完全建成,还没有具体的时间。”魏清泉表示。

  《研究》建议阳西,利用临港工业区近邻全国石化龙头企业——茂名石化的优势,把发展石化工业作为产业选择的重中之重,建设成国家级战略石油储备库。

  但魏也有自己的担忧:首先,它应该怎么解决阳西技术力量薄弱跟大港口大工业发展要求的矛盾。 “真的要搞成大港口大工业,就不是一个农业县所能搞成的,如果没有技术、管理水平,就会制约它可能的发展。”其次,能否引进大量外来资金。“毕竟供水、道路、电力和市政设施等都需要地方的投入。”

  发掘港口资源

  “广东拥有3368公里的海岸线和4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很多地方适合建设港口经济。如果组织得好,广东的港口经济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凌瑞明断言。

  他举例,在珠海的万山列岛、江门的上下川岛、阳江的海陵湾、茂名的博贺湾、湛江的东海岛等这些广东西部的五个点都能够建设港口,“如果组织得好,广东的港口经济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而从广东全省来看,沿海从东到西的柁林湾、南澳岛、靖海湾、碣石湾、大亚湾、大鹏湾、万山列岛、上下川岛、海陵湾、博贺湾、东海岛等地带,都具备建设大吨位泊位港口的优越条件。“依托这些条件,可以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凌瑞明说。

  不过,外界认为,目前广东沿海已经有了很多港口,如果继续建港,会不会引起同质化竞争?

  凌瑞明不以为然。他拿出了日本“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的例子。虽然它们互相离得很近,但在这里,日本依托港口建设和海运物流,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规模效应的临港工业,成了日本乃至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日本全国经济六到七成的产值就是在“三湾一海”。

  “三湾一海”的发展模式是:利用港口的优势区位条件,将发展重化工业同大进大出的物流业相结合。但“三湾一海”大开发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随着临港工业区的推进,海洋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又反过来威胁沿岸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二次投巨资进行治理。

  所以,在发展临港经济时,必须战略性地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做好临港经济区的综合规划,协调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实际上广东东西两翼能不能协调发展,关键是东西两翼的深水港和临港工业区能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赵才勇说,“我觉得有深水港和临港工业区的条件,一定要把它的效能发挥出来,而不能守着金饭碗讨饭。”

分享到:
发布:林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