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五年恢复南江河碧波
经济发展了,但是境内河流遭污染了。如何恢复河流生机,广东省云浮市的做法也许值得参考。
化学需氧量、氨氮超标,南江河治理拉开序幕
南江河为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信宜市鸡笼山,全长201公里,流经罗定市、郁南县,于郁南县南江口汇入西江,流域总面积4493平方公里。
2001年,南江河受染整厂污染,水质开始发生恶化。尤其是郁南河段,各项水质污染因子浓度比1999年明显加大,特别是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已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再加上流域内丘陵地区多为红砂岩,风化较深,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云浮市南江河水质问题引起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2002年,云浮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南江河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深入南江河流域各地调研,到茂名市参观学习小东江整治经验,并很快编制出《云浮市加强南江河水质保护综合整治方案》。
南江河整治的序幕就此拉开。
整治违法企业,督察重点污染企业,把好环境准入关
南江河流域内的工业污染源有500多家,其中重点工业企业有365家。整治重点污染企业是使南江水变清的一条重要措施。市、县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后,罗定市、郁南县随即在辖区范围内全面铺开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
“谁污染,谁治理”成了一条铁的原则。超标排污的,限期治理,逾期仍不能达标的,停产治理或限产、限排,直至依法关停为止。一家落户罗定市20年、对当地经济贡献不小的印染厂,在被发现屡有偷排污水的行为后,市人大要求当地政府坚决予以关闭。2006年,云浮市列入省“重点工业水污染全面达标工作计划” 的企业全部实现了全面达标。
为防患于未然,5年来,云浮市人大、政府和环保部门多次派督察组对南江河沿线的化工、制药、制革、印染等企业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企业治污设施运行、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等。
而对于新上项目,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严把环境准入关,凡是有可能严重危害水质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几年来罗定市、郁南县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综合整治内河涌,强化政府整治责任,加大资金投入
在加强南江河综合整治工作的同时,云浮市大力推进内河涌的综合整治,按照“治理污染,保护水质,水流清澈,生态平衡,环境幽雅”的要求,抓好沿河两岸生态、景观整治工作,拆除、清理沿江各城镇河涌两岸的窝棚等违章建筑和露天垃圾堆放场,恢复生态环境,全面完成流域内现有临江石场及整治不达标的中小型污染性矿山的关闭和复绿工作。
由于河道整治涉及面广、难度大,要一步完成任务比较困难。根据“全面规划、分批实施、落实责任”的总体思路,2002年4月,云浮市政府与罗定、郁南两地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强化当地政府的整治责任。
罗定市政府投入了1.75亿元进行河涌整治。2004年,罗定市顺利完成双东段河堤、五里桥段河堤整治。2005年,继续开展沿江两岸堤防工程,开展了文塔段的整治,并完善了双东段及其他河段河道的绿化和人行道建设等工作。2006年,郁南县投资7000万元,完成了大湾镇崩塘河涌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河涌2000米。如今,南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面完成,总投资达2.45亿元。
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项目亦在同步进行中。罗定市共建设南江流域水土保持林4650亩,完成南江河两岸宜林荒山造林2400亩,有效地加强了流域内的生态保护及防止水土流失。郁南县建成了水源涵养林2000亩,国家级水源涵养林补植套种499亩,年度抚育林地8000亩。
有付出就有回报,多管齐下的治理换来了南江河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5年,南江河水体质量维持良好,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要求。2006年,罗定江段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郁南江段综合整治工程完成94%以上。 2007年,南江河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地面水、饮用水达标率达100%;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相应功能要求,其中七和水厂属饮用水源取水点,达到Ⅱ类水标准。
历经5年,云浮市累计投资2.55亿元,南江河又见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