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冈30宗农村饮水工程完工29宗
佛冈县水头镇桂元村群众以前基本从没有净化消毒处理的河沟中取水食用。经检测,该地水质中铁、锰含量等指标均超标,如果长期饮用,将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令该村500多户村民高兴的是,自今年4月底开始,随着该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式竣工,该村彻底告别了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全村全部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近日,记者在该村看到,目前该工程的引水陂、输水管、一体化净水设备、清水池、管理房、配水管等已经完成。
截止目前,总投资达5461.54万元的佛冈农村饮水安全30宗工程已完成29宗,剩余一宗将在8月上旬完成,所有工程新增日供水总规模22408吨,有效地解决了当地88000多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总计13万农民因此受益。而在完善工程建设的同时,佛冈注重工程的管理工作,全省率先出台《佛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手册》,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省水利厅有关领导在了解佛冈的情况后,盛赞佛冈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面实现了“两个领头”,即建设领头和建后管理领头,并决定将佛冈经验在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范围内进行推广。
工程建设创出“佛冈模式”
佛冈县是一个水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山区县。2007年12月,佛冈被列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全县8.8万多农村人口从此迎来告别劣质饮用水、用水清洁安全水的历史机遇。为争取率先在全省县域中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佛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推进。
佛冈县水利局局长郭达华坦言,佛冈的经验没有太多的技巧,关键在一个“实”字,主要在组织领导、考核奖惩、指导推动以及筹措资金上狠抓落实,从而保证了资金落实快,项目进度快,完成质量好。2008年7月,全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场会在佛冈县召开。李容根副省长亲自参加,并高度评价了佛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自确定为全国示范县后,佛冈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
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大干大支持”的原则,由县政府与各项目镇政府签订农村饮水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奖励措施,对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好、后续管理高效运行、群众满意、业绩突出的乡镇,优先安排项目和投资。并作为乡镇和部门年度岗位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与领导班子以至整个单位干部职工年终奖金直接挂钩,从而在全县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建设局面。
项目建设的核心主要是资金能否到位。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县、镇两级克服"等、靠、拖"的思想,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一方面,在国家补助资金未到位时,县政府在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优先垫付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筹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运作,鼓励私人或企业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多种形式的筹资,确保了饮水安全工程资金投入,收效明显。“四个一”完善工程管理。
饮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佛冈县在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并广泛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总结出具有佛冈特色的建后管理“四个一”,即组建一个用水户协会、明确一班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一个财务专户、完善一套管理制度。
记者在佛冈县水利部门看到了准备付梓的《佛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手册》,书中对工程管理制度、组织模式、运行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管理、供水管理、水价核定、水费计收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局长郭达华表示,这份手册印刷后将下发到各镇及各供水点,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参考依据。省水利厅还将在全省通报,推广佛冈的经验作法。
同时,佛冈县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放活经营权,对全县3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在维护农民用水权益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场竞争,调动工程投资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进而明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归属,明确工程经营管理者权责,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目前,该县已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区列入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并建立应急反应体系、信息监测报送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多方联动,重点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状况的普查,搞好水质动态监测,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狠抓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严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备用水源的水质监督监测,根本上保证群众喝上安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