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他山之石 > 正文内容

他山之石

陕西铜川两年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作者:喜顺、栗波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08-04-24 阅读数: 人次 字号:【

  家住耀州区柳林镇张村的白纪崇,告别了几里外河里担水吃的历史,现在一出家门就可以吃到放心安全的自来水。据悉,“十一五”两年来,铜川市已累计投入资金4806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47处,解决了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从而使全市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达到了42%,58.9%的农村群众结束了世世代代饮用水不足、不洁、不便的历史。

  铜川市地处渭北旱原,属资源型极度缺水地区。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和“饮水安全项目”的机遇,因地制宜,多元投入,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干旱山区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路子。

  该市按照“宜引则引、宜井则井、宜窖则窖”的思路,重点建设农村集中供水骨干水源工程,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对于城郊农村,依托城市、县城、乡镇和工矿企业供水设施,建设延伸管网工程,向周边农村辐射。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原区,依托可靠水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规划建设联村、联乡集中供水工程。两年来已建成西固、雷击、北原等规模较大的跨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工程8处,受益群众达到4.85万人。对居住分散、水源条件较差的地区,以村为单位,通过自流引水、井、窖等形式,建设联户供水工程。

  该市多元投入,破解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两年来,全市争取中省各类农村饮水工程资金2827 万元,占总投资的59%。市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补助不受当年计划限制,早干早补,多干多补。对水利、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等各方面的饮水工程资金,实行集中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实施中,进一步完善了补助、用地、用电、水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群众自筹占总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1.4%提高到28.8%。两年来全市农村饮水工程人均投入达到480元。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该市鼓励和引导农村用水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者协会,从工程规划、建设到建后运行管理三个环节,全过程参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让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目前全市已成立了10个农村用水者协会,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供用水事务,监督供用水双方遵守协会章程及兑现落实各自的承诺。

  “一水通,百业兴”,农民饮用水水质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降低了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克山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农民不仅从繁重的挑水劳动中解放出来,许多农户因为有了方便充足的饮用水,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庭院经济,办起了“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拓宽了致富门路,也促进了农村改灶、改厨、改厕。

分享到:
发布:李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