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供水安全增添三道“保险”
随着夏季来临,市民群众对饮用水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问题,供水部门专家表示,过去一年中,江苏省无锡市相继实施了长江引水一期工程、南泉水源厂取水口延伸工程,并投入巨资改造各水厂制水设备、改进制水工艺、提高检测水平,为无锡城市供水系统已增添了3道“保险”,完全有能力应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保险一:太湖取水口伸入湖心“避污取清”
刚刚竣工的南泉水源厂取水口延伸工程,犹如一根“超级吸管”,把取水头部伸入离岸3公里多的湖心。由于每年夏季太湖湖面的风向等因素,蓝藻一般集聚在湖岸边,而湖心处则蓝藻较少,水质也比较稳定。过去南泉水源厂的取水口在离岸230米处,当蓝藻暴发时无法有效规避污染团。新取水口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检测表明,“湖心水”比岸边的太湖水质量提高了一个等级,氨氮等指标都大幅降低。此外,新铺设的3公里“吸管”与原来的取水口连接处,还安装了一个控制闸门,既可从3公里远处抽水,又可从原取水口取水。这样,当太湖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2个取水口中选择一个水质较好的地点抽取湖水。
保险二:“双水源”供水格局从容应付突发事件
尽管取水口延伸提高了“太湖水”的安全系数,但万一南泉水源厂2个取水口都遭到污染,怎样才能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呢?专家说,今年3月竣工投产的长江引水工程,为这种“最坏情况”提供了解决之道。投资近24亿元的长江引水一期工程,每天可将40万吨优质“长江水”注入无锡城市供水管网,到今年底二期工程投产后将增至80万吨。2个水源地的供水体系,使无锡应对突发性水污染的能力更强,即使出现太湖水无法使用的极端情况,也可以立即开足马力使用长江水源,保证市民生活用水。反之,如果长江水遭受污染,则可使用太湖水。
保险三:环环相扣的水质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对水质状况的严密监测,如今已覆盖到从抽取原水到成品水进入管网的每一个环节,使供水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在长江取水口和太湖取水口,都安装了现代化的实时在线监测仪,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对水质进行检测。同时,在制作“太湖水”的中桥净水厂和制作“长江水”的锡澄净水厂,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实行每小时检测一次的制度。专家说,一旦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水质情况出现异常,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原因,并随时调整制水工艺,从而确保成品水质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