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将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 用水总量控制
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黄河将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对于超指标引用水的省(区),停止其新增用水项目的取水审批,并研究建立超额引用水还账制度的可行性。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但流域用水需求旺盛,消耗量已超过黄河承载能力。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及重化工业用水将大幅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河流输沙、生态和环境用水被大量挤占,黄河上中下游河道普遍淤积加重,部分湿地萎缩,一些支流断流,河南省际水事纠纷呈上升趋势。因此,按照水利部要求,要实行最严格的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李国英表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黄河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必须从单纯的供水管理转向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并重,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严格流域省(区)取水总量控制,确保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据了解,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黄河天然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将其中370亿立方米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给流域内9省区及相邻缺水的河北省、天津市,分配河道内输沙等生态用水为210亿立方米。
为了管理好、用好黄河水,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委会依照各省区市用水权,每年按“丰增枯减”原则对用水统一分配。
“目前,黄河沿岸群众用水还相当困难,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希望能加大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建设,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河南省人大代表、封丘县委书记薛国文对记者说。
薛国文介绍,近几年,随着小浪底调水调沙,河床不断拉深,封丘县原设计自流灌溉的目前大部分已成为提灌,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只有4.5万亩,引水量只有2000多万立方米,5个口门总实际引水量只有10个流量,同时造成地下水补源不足。薛国文建议,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规范引黄用水制度,实施分级定量用水制度,对沿黄县份根据其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对黄河安全度汛贡献量等情况,界定其免费引黄灌溉用水总量,超出总量部分按价收费;其次,加大扶持滩区水利建设的政策力度,切实改善和提高黄河滩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要加快平原水库建设,发挥水库调节作用,使粮食主产区实现平衡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