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水厂首期二阶段并网投产动员大会隆重举行
打造湾区样本,点亮水业灯塔。为全力保障花都水厂首期二阶段24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顺利投产并网,12月23日,广州水投花都自来水公司在花都水厂再次吹响集结号,隆重举行了花都水厂首期二阶段并网投产动员大会。各相关部门纷纷表态,表示要统一步调、满弓紧弦、奋力冲刺,全力保障并网投产圆满成功。会议由总工程师唐炜文主持,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经理杨熙到会讲话。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业务线干部职工代表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
工程项目部:攻坚克难赶工期 披星戴月保投产
花都水厂工程项目部主任岑哲晞首先介绍了现阶段花都水厂的建设进展情况。花都水厂首期二阶段厂区24万立方米/日规模的主要建设包括絮凝沉淀池、清水池、V型滤池滤板滤砂安装、中心花园景观绿化以及部分道路、参观连廊和驿站等。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全体人员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施工建设中。期间,尽管遭遇了诸如施工场地分散、持续降雨等严峻挑战,但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施工一线,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逐一攻克了这些难关,最终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生产管理中心:整装待发迎挑战 全力以赴保运行
生产管理中心主任漆文光表示,花都水厂首期第一阶段于8月26日先期投产,成功实现了“源、厂、网”的联动稳定试运行。花都区供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秀全水厂及花东加压站停产,部分管道水流方向由原来的自南向北变为自北向南,在方案系统谋划及全面措施保障条件下,确保了新旧水源的有序切换。目前,稳定试运行近4个月,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随着建设阶段的圆满收尾,花都水厂将步入生产运营的新阶段。随着二阶段正式投产并网,花都水厂产能将最大提升至48万立方米/日。在首期一阶段成功运行的基础上,二阶段水厂调试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按计划落实各项并网措施,将有2座4组絮凝平流沉淀池、1组V型滤池及2座清水池陆续投入试运行。生产管理中心全员整装待发,锚定目标,全力以赴,随时迎接新的一轮挑战。12月24日开始切换管网进行冲洗和散水,12月31日前确保二阶段所有构筑物投入运行,为花都区乃至广州市提供更加稳定、优质和高效的供水服务。
管网管理中心:管网建设筑基石 统筹谋划保散水
供水管网,是连接水厂与用户之间的“生命线”,是将花都水厂优质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的重要运输载体。管网管理中心主任苏勇文表示,首期一阶段的并网过程采用了长周期、多阶段的柔性并网方法,确保了并网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这一成功经验,二阶段的并网将充分借鉴前期做法,通过组织有经验的参建人员落实并网工序、流程和时间节点,检查沿线阀门、消火栓、排水口等供水设施,做好设施维护,为并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供水系统的整体效能,管网管理中心正加速推进管网的新建和改造工作,借“一网供水”和“二次供水”等深层次变革之力,加快打造与花都水厂这一“灯塔水厂”相匹配的“智慧管网”。
苏勇文表示,花都水厂首期管网散水路线正在有序接驳和打通。首期一阶段已全线打通狮岭镇管网、芙蓉大道至花都大道管网;沿山前旅游大道向东管网在一阶段止步于花东加压站,二阶段将进一步向南、向西延伸,利用东部水厂原供水管往城区散水;东部水厂与石角水厂供水管网合并,统一由石角水厂供水管网供水。同时,待培正路“三同五化”管网项目通水后,再经此向赤坭镇散水;2025年G106国道“三同五化”管网项目建成后,花都水厂48万立方米/日的散水能力将得到充分保障。
会上,杨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首先回顾了花都水厂的建设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对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他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二阶段并网投产期间,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有序推进项目后续建设。加快实施应急联通管道及配水管和应急取水泵站建设,切实保障芙蓉嶂水库作为应急供水水源。同时尽快推动水生未来文化园区、水质检测实验室等项目实施,真正打造集“制水、教学、科研、展示、创新”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复合水厂。
二是持续优化水厂产能布局。结合水厂首期48万立方米/日规模的投产实际,通过优化供水管网调度和加大配套散水管网建设及接驳力度,彻底释放花都水厂产能。同时,平稳推进大窝山水厂停产和东部、石角水厂的减产工作,并加快推进梯面水厂建设。
三是着力强化供水设施建设。聚焦后续管网规划,重点推进新花大道、山前旅游大道供水管道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对水表、压力计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更新,以科学手段全面完善城区供水系统。
四是不断推进服务到终端保障。加大力度拓宽“建管服”覆盖面,并实现二次供水设施标准化用材、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以服务品质刷亮企业招牌。扎实开展老旧小区共用用水设施改造,配合推进“三同五化”项目改造提升等工作,让民生用水实事“件件有着落”。
花都水厂全面投产后,全区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可有效解决花都区、白云区及空港经济区的用水紧缺问题,实现了北江、西江两大主力水源在广州市中心城区与花都区的南北呼应,为广州构建起了东江、西江、北江和流溪河“三江四源”的供水新格局,极大增强了城市供水韧性。未来,随着花都水厂产能的不断提升和管网建设的全力推进,北江优质水将覆盖花都全区,将有更多的人享受到北江引水工程带来的惠民福利,有利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大力推进,以及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与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